大洋網訊 1月7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召開2020年度服務和保障科技創新十大典型案例新聞發佈會。據悉,本次公佈的十大案例主要為專利糾紛案,既有民事糾紛,也有行政糾紛。其中六宗為發明、實用新型技術類專利民事案,一宗為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訴前行為保全案,一宗為專利行政處理決定糾紛案;另外,一宗為計算機軟件開發合同及買賣合同糾紛案,一宗為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
據介紹,十宗案例中的技術涉及家電、通訊、化工、光伏 、人工智能、環保技術和軟件開發、植物新品種等領域。十宗案例,均為一審案,其中五宗目前正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二審審理中;其他五宗均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案例:華為控訴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等侵害發明專利權
華為公司訴稱三被告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所樂太陽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廣州所樂機械技術諮詢有限公司製造、銷售、許諾銷售、使用的十餘個型號光伏逆變器設備侵害其ZL201210038327.9“金手指、端子和通訊設備主板”發明專利權,要求三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並連帶賠償經濟損失1000萬元及合理開支50萬元。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範圍,三被告通過技術指導、代工、開拓銷售渠道等分工合作關係,形成共同侵權,應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侵權責任。
本案中,侵權產品有多個型號,銷售地域在多個國家。在確定賠償數額環節中,華為公司提交的侵權產品的海關出口數據、三被告關聯母公司財務報表中的營業利潤率等證據表明,三被告因侵權獲利顯超法定賠償最高限額,法院在現有證據難以精確計算三被告侵權獲利的情況下,適用裁量性賠償原則,綜合考量三被告關聯公司財務報表數據、行業平均利潤率等因素,特別是涉案專利在光伏新能源領域的較高市場價值,全額支持了華為公司提出的訴訟請求額。
本案一審宣判後,三被告提起上訴,目前本案正在二審中。
【淘寶香港買家集運教程】
光伏領域是我國近十年來重點發展的新能源領域。涉案專利解決了光伏逆變器這一細分市場中帶電插拔可行性與端子、主板工作穩定性之間難以共存的困境,該技術在光伏領域擁有着廣闊的市場前景。
面對具有巨大市場價值的創新技術成果,依法加大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是知識產權司法服務和保障科技創新的重要體現。
在本案中,法院積極運用當事人提供的來源於證券交易平台披露的相關數據,以及行業平均利潤,並考慮到侵權行為的規模較大、涉及區域較廣,不拘泥於法定賠償的上限,在全面審查的基礎上,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依法加大賠償力度。該裁判結果彰顯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在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提升中的“頭雁效應”,彰顯了法院全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政策,為該行業技術的持續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