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全方位和高質量發展鄉村的各項事業,儘快補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短板,最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當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業發展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大量分散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銜接仍然不緊,尤其是小農户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銜接仍然不足,這制約了傳統小農向現代農民的轉型進程。因此,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期,亟須加強基層農技隊伍建設,發揮農技人員服務小農户生產的優勢,提升小農户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持久動力。
農技隊伍是服務小農户生產經營的重要力量
“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中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年報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經營耕地10畝以下的農户仍有2.3億户,佔經營耕地農户總數的比例達到85.2%。如何使用各種有效方式讓大量分散小農户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實現小農户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是新時代賦予鄉村振興工作的實踐要求。有機銜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要求突出、指向明確。從技術要素視角審視,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為小農户提供生產經營活動的技術支撐是有機銜接的重要方面。農業農村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上線使用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台實時提供服務的專職農技員有38萬名左右,約佔全國農技推廣機構總人數的70%。在54萬多名專職農技人員中,縣鄉兩級農技人員數量佔到92.26%,他們利用現代通訊視訊傳播手段、經常走向田間地頭以技術服務聯結分散在廣袤大地上的億萬農户,發揮着極為重要的扶智扶志和助農富民作用。
新時代對基層農技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農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尤其是億萬小農的科技文化素質亟待提高,一家一户小規模的家庭經營亟須提質增效。新時代基層農技隊伍要為小農户提供更高水平、更多內容、更有情感的生產服務。然而,目前基層農技隊伍建設還存在職責範圍不清、整體隊伍不穩、人員結構老化、薪酬水平不高、支撐條件欠優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服務小農户的效果,繼而影響小農户融入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多措並舉建設高質量基層農技隊伍
當前,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力度加大,地方可以整合的涉農資金數量增多,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時機已經到來,應多措並舉加強基層農技隊伍建設:
一是加大力度營造全社會重視農技員的氛圍。近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技隊伍的建設,宣傳農技員的英雄事蹟,評選最美農技員和農技推廣能手,表彰先進農技人員。應進一步加強物質獎勵力度,對貢獻突出的農技員予以重獎。
二是加強縣管以保障農技員的服務時間。優化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管理體制,強化縣農業部門管理,落實縣管鄉用、縣管鎮用,優先保障公務交通工具,解決鄉鎮農技員在編不在崗、在崗不務崗等問題,保障農技員有充足的服務時間。
三是強化學習以提升農技員的服務能力。用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資金,解決培訓期間沒有下鄉補助的負向激勵,引導農技員積極參加培訓,提高培訓質量。除報銷學費外,探索報銷差旅費等方式激勵農技員提升學歷。
四是改善待遇以激勵農技員的服務動力。修改職稱條例,突出推廣績效,鼓勵農技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增加高級職稱的比例,讓基層農技員晉升有望。賦予農技隊伍有競爭力的薪酬,解決青年人才流失、隊伍結構老化等問題。
五是創新制度以激發農技員的內在動力。堅持農業推廣為農户服務的公益屬性,但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因一些農業技術還有市場屬性,可以審慎探索農技員提供有償市場服務的空間。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農業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