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在文化公園羊城菊會創意小集市上,非遺傳承人馮健輝正在向那些好奇的街坊介紹他的銅印。在現代社會,篆刻已經是比較小眾的藝術,以銅作印材專心刻銅的人更是寥寥無幾。馮健輝説,正是因為少人從事這個,所以才是一個機會。為了更好地向大眾推廣銅印,也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馮健輝現在除了刻制銅印,還在許多銅製工藝品上也刻上印章,在集市上售賣的也大多是這類產品,真正的精品,他藏在了工作室。
為了進一步領略銅印製作技藝這個非遺項目,記者來到馮健輝位於南華東路的工作室。經過了解,才知道非遺大師和銅印之間的故事。馮健輝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自小愛好書畫。那時候收信取款等都要用到私章。由於家裏窮,為了省下兩毛多的費用,馮健輝決定自己動手。於是在13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學刻印。沒想到初次嘗試之作居然派上了用場。逐漸地,親戚朋友也開始找他幫忙刻印。馮健輝説:“這麼多年,我至少幫別人刻了1000個印章,分文不收。”馮健輝和銅印結緣始於2000年。那一年,他認識了一位做銅材生意的朋友,開始將篆刻與銅結合起來,鑽研起有着悠久歷史但傳承乏人的銅印技藝。那些年,刻印只是馮健輝的一門業餘愛好,他依靠做服裝生意來謀生。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他將全部身家都拿去購買各種雕刻材料。這種痴迷的程度使馮健輝獲得了一個“雕痴”的外號,也讓他在多年之後有了收穫。2015年,經馮健輝申報,銅印製作技藝被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廖雪明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