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月13日,佛山市南海區召開鯤鵬人才大會,發佈《南海鯤鵬人才計劃》。作為南海區“十四五”人才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南海將在未來5年內投入超50億元,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大力支持人才與創新創業團隊的發展。今年是南海實施“人才立區”戰略的第十年,“南海鯤鵬人才計劃”作為南海“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綱領性文件,將進一步提升引才競爭力和吸引力。
當天大會上,多個高層次人才及團隊獲發放獎勵扶持。其中,發放的安家補貼最高達1000萬元。此外在大會現場,孫公權團隊“天佑之星”項目獲得佛山市、南海區量級扶持資金共1億元。
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在大會上表示,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才南海創新創業,在南海大顯身手、大展才華,“如鯤一般暢遊四海,如鵬一般翱翔九天。”
引才:
《南海鯤鵬人才計劃》發佈
投入超50億全球攬才
作為2021年南海區首場全區性大會,本次大會參會人員的規模可謂豪華:南海區領導幾套班子主要領導,區黨政班子全體成員、區直部門一把手、各鎮街書記和鎮長,以及多名院士、國家省級高層次專家、高校、科研平台、高科技企業代表等參會。
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在大會上表示:“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南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到來之際,閆昊波代表南海區委、區政府,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來南海創新創業,寄望天下英才“如鯤一般暢遊四海,如鵬一般翱翔九天”,與南海一起奮鬥向前。
“《南海鯤鵬人才計劃》的名稱,源自《莊子·逍遙遊》中關於‘鯤鵬’的表述,寓意天下英才齊聚南海,就像鯤一樣遨遊、像鵬一樣翱翔。”南海區區長顧耀輝在會上對《南海鯤鵬人才計劃》進行解讀。他介紹,南海將在未來5年,投入超50億元,大力支持人才與創新創業團隊的發展。包括每年5億元人才和團隊扶持補貼經費,5年共投入25億元;另投入5億元的天使和20億元“雙創”投資基金,支持科創企業發展壯大。
解讀:
四大工程發力
砸重金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及團隊
隨着《南海鯤鵬人才計劃》的發佈,一大批高含金量的乾貨措施浮出水面,力度之強、創新之大,在南海的歷史上前所未有。作為南海“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綱領性文件,《南海鯤鵬人才計劃》具有系統化、覆蓋廣、全鏈條、力度大四大特點。
根據《南海鯤鵬人才計劃》,南海將圍繞“四大人才工程”,即尖端人才“領跑工程”、菁英人才“青藍工程”、產業人才“倍增工程”和社會事業人才“薈萃工程”,從政策扶持、平台培育、機制創新、服務優化四方面着力,充分發揮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效能。
扶持對象覆蓋各層次各領域人才,包括區內全職工作、自主創業、柔性引進的經濟社會發展各行業各領域各層次的一至七類人才。根據計劃,對掌握“卡脖子”技術、能引領南海區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團隊,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特殊支持;對獲評區“天佑之星”項目的人才團隊,給予最高5000萬元扶持,對在南海的省市級人才團隊,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配套扶持;對企業引進海內外“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分別給予博士9萬元、碩士6萬元、學士3萬元的引進扶持。
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對向南海輸送畢業生的職業院校,將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在社會事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南海每年將各投入至少1億元,分別用於基礎教育和醫衞人才隊伍建設。
為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科創要素流動機制,南海還創造性開展“人才離岸創業孵化”合作,對異地入孵南海“雙創”基地的人才或團隊,可視同在南海工作,經認定享受與柔性人才同等的政策待遇。
配套:
34份文件擬完善、出台
南海打造人才閉環
根據區域發展定位和人才創新發展需求,南海加強頂層設計,目前已係統規劃人才、科創、產業三大領域政策任務,擬完善和新出台34份文件,建立人才發展與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鐵三角”閉環,進一步形成“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發展集聚人才”的發展格局。
除大力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外,根據《南海鯤鵬人才計劃》,“十四五”期間,南海將在“人才自主培育”方面發力。一方面,通過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等科創平台,加大“雙創”人才的引育力度;另一方面,大力鼓勵區內企業自主培育創新人才。
人才價值作用的發揮,需要依託平台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為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南海區將砸下重金:對獲批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的,分別給予最高150萬元、100萬元扶持;對企業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最高補助100萬元;同時,政府將對本地企業的創新產品優先推薦採購。南海希望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研發創新體制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獲取創新效益和承擔創新風險的主體。
在科技金融支撐方面,南海設立首期5億元天使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種子期科技企業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同時南海將發揮20億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大力支持培育成長期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服務:
未來2年內
提供超3.2萬個義務教育階段學位
人才引得來,能否留得下?優質的公共配套、貼心的人才服務很關鍵。這一方面,《南海鯤鵬人才計劃》乾貨滿滿。近年來,南海連續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經濟發展活力、教育醫療水平、歷史文化資源等方面,可以與一線城市相併肩。以教育為例,南海每年教育事業投入佔公共支出的20%以上,本科上線率達75.9%,歷年高考各項上線率名列全省前茅,達到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水平。在《南海鯤鵬人才計劃》中專門提出實施社會事業人才“薈萃工程”,加大文教醫衞等人才隊伍培養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南海公共服務和文化供給質量。
教育方面,南海提出基礎教育“南海學者獎勵計劃”,未來五年內,每年將投入不少於1億元,引育一批國家級教育傑出人才,壯大名師隊伍;醫衞方面,南海提出醫衞人才“521計劃”,未來五年內,每年砸不少於1億元,培養近千名頂尖醫生。
為給來南海創新創業的人才提供更優質的公共配套,未來五年,南海將籌集不少於3萬套租賃住房,進一步滿足人才安居樂業的需求;未來兩年,提供不少於3.2萬個優質義務教育階段學位;同時組建人才醫療保健專家團,併為人才提供每年最高5000元的健康體檢標準和2000元醫療補貼。
數讀南海人才
從2011年開始,南海推進實施“人才立區”戰略。10年來,南海共出台人才政策58份,貫穿人才評價、引進、培育、服務的全鏈條及創新創業孵化、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等各環節。
目前,南海區人才總量超過55萬人,其中技能人才隊伍總量達25.9萬人,高技能人才(高級工及以上)合計約7.5萬人。
引進和培育了一大批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其中中外院士26人;國家高層次人才70人,增幅34倍。
截至2021年1月,共認定十四批一至七類及特色人才21215人。
累計引進各級人才團隊266個,其中省級人才團隊4個、市級人才團隊111個(佔全市64.5%)、區級人才團隊171個(其中16個獲得市級團隊立項),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超40億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温利 通訊員:基石
圖/通訊員: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