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旅遊業健康發展,近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支持“互聯網+旅遊”發展的措施,隨即引發了業界的強烈關注。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消費潛力巨大的旅遊業也將持續引入“互聯網+”的發展思路,助力旅遊高質量發展。
疫情發生後,“互聯網+旅遊”帶來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有力帶動了文旅復甦,安上智慧芯的智慧景區有力保障“預約、限流、錯峯”,旅遊預訂平台通過直播、造節促銷等方式拉動旅遊消費,事實證明,“互聯網+”已賦予旅遊業強大的發展動能。在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互聯網+旅遊”呈現了哪些主要特色,並將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政策動態:
三方面舉措支持“互聯網+旅遊”發展
11月18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旅遊消費潛力巨大。為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旅遊業健康發展,會議確定了支持“互聯網+旅遊”發展的措施。具體來説,有三項措施:一是支持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服務,打造特色景區數字展覽館等,推動道路、旅遊廁所等數字化建設;二是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引導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出台規範發展互聯網+旅遊民宿的措施,為老年人等特殊羣體保留線下服務;三是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加強旅遊安全監測和線上投訴處理,打擊坑蒙拐騙。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不是簡單地回到過去,而是要有新思維、新動能和新模式,受市場回暖和政策效應的影響,旅遊產業振興的傳統動能正在恢復,創新動能正在顯現。目前,科技進步也在不斷豐富和創新旅遊體驗方式,特色文化催化旅遊業態創新,市場主體積極探索轉型升級。據瞭解,在此過程中,“互聯網+旅遊”也將孵化出新的消費模式和新產品,將激發市場需求,促進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運用廣泛:
平台多元化 疫情加速智慧景區建設
在“互聯網+旅遊”發展的措施中,提出了“支持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服務”。事實上,智慧旅遊景區的建設近年來已成為一個主要趨勢。
早在2017年3月,《“十三五”全國旅遊信息化規劃》發佈,提出了“到2020年,中國將努力實現4A級以上旅遊景區免費WiFi、智能導遊、電子講解、在線預訂等全覆蓋,在人流集中區、環境敏感區、旅遊危險設施和地帶,實現視頻、人流、位置等監控設施的合理設置”。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加快智慧文旅的建設,推廣智慧文旅的應用,提高智慧文旅的品質,已成大勢所趨。疫情發生後,在文旅部“限流、預約、錯峯”的要求下,智慧景區發揮了重要作用,景區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為遊客提供預約、無接觸和行程安全服務,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顯示,十一長假期間82.8%的遊客不同程度體驗了預約服務。
攜程門票玩樂平台的數據也證明了智慧景區服務在疫情發生後發揮的功效,專門開發的“智慧景區服務標準”已經覆蓋國內10000多家景區,數據顯示,門票預訂量國慶假期同比增長達到100%。攜程方面透露,今年攜程門票玩樂平台還發起了“景區雲旅遊”活動,免費開放超過3000家景區的近7000條“語音導覽”產品。而在為老年人等特殊羣體保留線下服務方面,在全國近百家景區的門口鋪設了“售取票機”,便利不習慣手機訂票的老年人等購票。不僅如此,一些特色體驗不斷被開發,衍生了演藝項目、講解、文創周邊等產品,並通過線上智慧平台連接到更多遊客。
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黃俊表示,疫情的發生加速了景區智慧化建設。“疫情發生後,針對景區智慧化剛需推出了包括無接觸售票、分時人流管控、疫情實時監控、網絡分時預約售票、現場無接觸式掃碼購、電子票健康碼三色顯示、城軌級熱成像體温監測系統等景區智能化服務解決方案,可幫助實現全軌跡動態監測遊客信息、全方位提升景區智慧化水平。”黃俊説。
創新思維:
數字化升級發展更需“破圈”
據瞭解,疫情的發生讓旅遊業加速數字化的升級,但作為傳統行業的旅遊業,數字化並非是加入科技手段那麼簡單。近日,飛豬旅行的全新商家運營體系,就以產品驅動信息的分享與重構的方式來推動行業進入數字化時代。“飛豬背靠阿里生態,面向旅遊業重構信息流、資金流和服務流,與商家共同實現行業的數字化升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飛豬旅行總裁莊卓然表示,旅遊行業的在線化與數字化是兩回事,數字化意味着平台化、內容化、服務一體化:“數字化是我們今天面對的所有不確定性中唯一的確定性,而數字化的本質是產品驅動。”
據瞭解,數字化升級的意義之一在於“破圈”,基於全新的店鋪運營體系,在新的飛豬商家運營體系下可實現“一鍵配置、多端投放”,比如實現了飛豬、淘寶、支付寶端旅遊產品的同步展示,以及高德、口碑、餓了麼、釘釘等場景的產品對接,通過這種方式觸達阿里生態的多個應用場景,獲取到更多的公域流量。飛豬副總裁黃宇舟認為,跨圈層、跨人羣的公域觸達,是私域運營的基礎,公域如果不夠大,私域就是空談,多端多場景及以此為基礎的數據能力是阿里生態對旅行商家最大的價值。
加速孵化:
藴含消費契機催生更多垂直新體驗
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聯合發佈“重新體驗中國之美:2020國內旅遊復興大數據報告”顯示,旅遊需求已經發生變化,一系列新型優質的中高端度假產品、主題玩法引領旅遊市場恢復增長,而在線旅遊平台成為新品類新消費的孵化器,“互聯網+旅遊”在我國旅遊消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之中,一些新的旅遊消費模式和產品也逐漸成為新網紅,帶動國內旅遊消費的發展,比如登山、滑雪等“主題旅遊”興起,“私家團”小團成為新常態,“直播”帶動高星酒店、自由行成為恢復龍頭,“定製遊”走向大眾,高端定製分化,“租車自駕”成為年輕人的旅行生活方式等,每一項垂直領域都孵化了新的消費產品,擴大了旅遊消費人羣。
在“互聯網+旅遊”發展的措施中,還特別提到“出台規範發展互聯網+旅遊民宿的措施”。民宿消費作為一項備受喜愛的特色旅遊體驗,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對此,途家相關負責人表示,途家多年來一直積極與各地政府、協會緊密溝通,推動民宿業的合法化。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大場景下,規範措施的出台可以最大化保護消費者、商户、平台三方利益,規範民宿市場的健康發展。
新鮮體驗:
雲旅遊加強線上體驗迫在眉睫
“互聯網+旅遊”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線上雲旅遊、雲種草等特色體驗的發展,讓線上體驗和營銷更顯重要。據途家方面介紹,疫情發生後,越來越多的民宿房東開始意識到線上渠道推廣和專業運營的重要性,紛紛上線途家等線上售賣渠道,並參加平台的培訓和活動為自家民宿引流,都取得了很不錯的增長效果,也進一步加速了國內民宿行業的復甦。
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黃俊認為,應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引導“雲旅遊”:首先線上營銷及雲旅遊可以提前種草遊客,培養潛在受眾,其次,通過利用線上大力營銷,景區淡季更多特色景區同樣可以變成主要引客要素,增加淡季人流量,此外,還可以拓展景區營銷傳播受眾範圍,降低地域限制,增加客流量,同時能刺激遊客玩、住等主要需求外的更多領域的消費需求。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薇薇